邀 请 人:宋松柏教授,粟晓玲教授,李志教授,康艳副教授
报告时间:2021年6月2日(周三)上午9:00-12:00
报告地点:水建学院综合楼208会议室
报告人1:任立良,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水文学研究范式的演进与变革
报告人简介:任立良,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科技部“111计划”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持人,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旱灾害形成机理”带头人,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2011- 2015年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水循环基础理论和全球变化的水文响应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水文、陆面水文参数化与尺度转化、多源时空信息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融合、中小河流突发性洪水预警预报、水文干旱驱动机制与过程识别。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等课题80余项,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与的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在水科学进展、Water Res. Res.、Remote Sensing of Envir.、Geophys. Res. Letters、J. Geophys. Res.、J. Hydrol.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150余篇。
报告人2:杨肖丽,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气象干旱的影响研究
报告人简介:杨肖丽,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进行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陆面水文过程及其极端事件(干旱、洪涝)的影响研究。通过耦合气候模式、水文模型和相关指数,研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的影响程度,评估其对区域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973项目、发改委清洁机制课题等多个项目,在WRR,JHM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在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地理科学、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遥感学院进行访问交流。
报告人3:方秀琴,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历史灾情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全球洪灾风险评估
报告人简介:方秀琴,河海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地理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表特征时空变异与关键水循环过程响应,研究兴趣包括地表参数的遥感反演、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及山洪灾害风险评估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题3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专题1项,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奖学金1项。
报告人4:袁山水,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题目: 土壤水-降雨耦合与极端事件
报告人简介:袁山水,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特聘教授、美国地理学会(AAG)气候分会委员。主要从事与水文气象和极端洪旱事件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水分数据同化、陆-气耦合机制识别、干旱成因与响应分析、台风降水及灾害模型构建。承担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美国宇航局(NASA)地表水专项基金(ROSES-THP)、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模型分析预测专项基金(MAPP)等课题10余项,发表了Earth Sciences Review、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高水平论文近20篇,长期担任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Climate等高水平期刊审稿人,获得美国地理学会年度最佳论文、美国德克萨斯州杰出青年研究人员等奖项。
报告人5:江善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变化环境下非平稳干旱形成机制与评估方法
报告人简介:江善虎,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菠菜联盟论坛学士学位,2013年获河海大学博士学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水利学会流域发展战略专委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变化环境下水文响应、流域洪旱灾害监测模拟预报、遥感水文学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项目等科研项目10项,参与“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3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2项。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担任《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编委,10余个国际SCI期刊特约审稿专家。
热烈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菠菜联盟论坛
2021年5月31日